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美食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成都美食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成都人文历史?
成都,四川省省***在地,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平原腹地。现辖7区4市8县,土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1999年底人口1003.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330万人。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如饥馑”,农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天下谓之“天府之国”。特别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之后,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历史上成都商贸繁盛,汉代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在北宋时期的成都。
成都文化发达,早在汉代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即现在的成都石室中学。这里文人荟萃,汉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才女卓文君,唐有女诗人薛涛,五代有绘画***黄荃,宋有史学家范祖禹,明有大学者杨慎。大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曾寓居成都。古代文明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现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与青城山、龙池、西岭雪山等98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风景区构成成都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和多彩的旅游胜景。
提起老成都,很自然的想起饮食。川菜,小吃,茶,不一而足。成都小吃甲天下,赖汤圆,宋嫂面,钟水饺,龙抄手;三合泥,鲜花饼,珍珠圆子,哪个不让人流连忘返。成都的老茶馆更是多如天上繁星洒落在大街小巷,成都茶馆之多恐怕没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了。成都人是切切实实把“吃”当成一件大事来看的:每年春天,成都都要举行“巴蜀食品节”,广招天下宾客。为方便人们集中品尝成都名小吃,在现在的羊市街和蜀都大道建成了“成都名小吃中心店”和两家综合性小吃店“珍珠元子”和“青碧居”。
历史的成都,因其深厚的文化而沉淀成一个象征。风景的成都,因其青城天下幽拦胜人间。世俗的成都,因其最生活化的方式而诱惑着热爱生活的人。好像,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东西,哪怕微小的要逃离人的视野,都极有可能甚至是现实的在成都成为一种文化。是历史悠久的缘故么?一个谜,一个谜,来吧,我们来看看能揭掉她的面纱不能。
1、成都历史文化简介:
2300多年前,古蜀王开明九世从今郫县、双流方向迁都到此,取“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这里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成都在中国西南所处的特殊经济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从西汉未年(公元8-25年),蜀郡太守公孙述据成都称帝算起,历史上至少出现过7个地方割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700年前刘备、刘禅建立的蜀汉***。这些历代割据四川的封建***,都无一例外地以成都为都城,进而控制全川,雄视西南,问鼎中原。
为什么北京的成都小吃越来越少?
你这个问题正是我也想问的。
早些年间,北京的成都小吃满大街,主攻什么什么盖饭,对于挣钱不多的工薪族来说,还是很划算的,15块钱还能加个汤。
我觉得突然消失的原因在于:所谓的成都小吃没有任何成都的特色,都是一些普通家常菜而已;第二都是快餐,尤其外卖兴起后,夺了他的生意。第三:北京的房租啊,工人的工资啊,尤其在一些写字楼周围啊,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饭馆,靠便宜的快餐能挺下去吗?
后来兴起了沙县小吃,可惜我并没有吃过,但是现在看来沙县小吃也在消失了。
便宜没有特色的实体店饮食在这个外卖时代是很难存活的。
记得几年前,北京大街小巷各种成都小吃,成都美食的小店,而且装修的风格和招牌都十分的相似。那时候可以说各个店都是生意红火,在一些学校或者写字楼集中的区域,甚至可以看到一条街上数家同排而开。虽然名字叫小吃,而店里卖的都是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一系列的盖饭,一般都是15-18元,价格便宜,饭菜的量也足,同时还会送碗汤,免费的咸菜之类的,甚至有的店可以免费添加米饭。对于很多学生一族,还有刚刚工作的打工族,这绝对是用餐的第一选择,价格不贵,又可以吃饱,每次还可以换着菜品来。如上述所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成都小吃霸占着北京的低端餐饮市场。
但近几年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了,北京商业用房租金、商业水电价等等一系列的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来15-18的盖饭价格赚不到钱了。另外这两年外卖行业的飞速发展,让餐饮的品种更加多元化,就餐的人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盖饭,口味、品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同时多个外卖平台之间为了拉用户的现金贴补政策会让之前一些高价格的餐饮品类价格低了下来。多种原因的重叠,让成都小吃越来越难以维持昔日的红火生意,逐渐的有一些退出了这个市场,又一些更换了品类,让人觉得仿佛一夜之间成都小吃都销声匿迹了似的。